[做工的人]
四十刷,版稅是多少錢啊?跟大家說個大概好了,寫這本書的素人作家,因此賺了好幾百萬版稅。沒錯,是好幾百萬。對上一次獲得如此成績的作家,到底是誰,你或許在腦海裡翻轉幾次,也不一定想得起來。你說,這是不是逆市奇蹟。
因為在網路發表了一篇「八嘎囧」心得,而收獲一片好評,後被出版社邀請出書。新書上架僅僅十三日,便賣了九刷。在書市低迷的環境下,能夠重版出來已是難得,一個素人作家,卻在短短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,整整刷了九次,瞬間成了文學圈的新星。
這位作者,其實並不需要我特別介紹,如同上面所說,他的書已經十分暢銷,根本不需要我來錦上添花。但因為書寫了一直被大家忽略甚至嫌棄過的工種,道出了基層不為人知的一面,所以還是忍不住想要來分享一下,或許香港沒注意到的讀者,可以因此發現一本好書。他就是目前電視熱播的《做工的人》原作者——林立青。
這日立青從臺北做完訪問,立馬開車到臺中中山國小演講,期間抽空跟我吃了頓中飯。為了方便沒駕照的我,貼心的他主動提出把車開到我家樓下,然後結伴步行到附近的茶餐廳用餐。
烈日當空,我望著他黑背心外的淺藍色襯衫,問:「你不熱嗎?要把外套脫掉嗎?」他說:「不會,我經常在工地曝曬七個小時,這一點太陽對我來講,不算什麼。」
林立青一戰成名,書約、電視改編、座談和演講的邀請接踵而來,成了徹徹底底的斜槓青年,理論上是可以揮別昔日日曬雨淋的工地生活,但他卻不時回到工地打零工,領著一天1600到2000元的薪水,繼續刷油漆、繼續打石跟做泥作。就像一夜爆富的中獎人,就算經濟環境已經得到改善,卻仍然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,不忘初心。
立青擅長描寫基層,也擅於觀察,在書裡面,他寫了禿子和跛子,透過他們去公路旁的小吃部買春的事件,寫了賣春的女人。禿子和跛子是最弱勢的粗工,因為弱勢,所以只買得起開價較低的身障中年女子。中年女子一人背部大面積燒傷,一人的右手只剩下大拇指,立青說:「少了手指的女人和大面積燒傷的女人,你除了去買她,好像也沒別的辦法幫助她。」立青知道她們的狀況後,心裡生出憐憫,想幫助她們,卻不知道該如何協助,於是,他把她們的故事寫下來,寫給大家看,希望大家一起來想想該怎麼辦。
就是因為這份想要幫助他們的動力,促使他寫下十一萬字,寫下了從沒被發現的勞動角落,最後組成了《做工的人》。他說:「社會是殘酷的,無論對於年長或年幼者,這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越來越少。掌握資源的人所做的永遠是把資源掌握得更牢。」他把寫作看作一種禱告,用文字記下別人的痛,然後轉交給神,他說只有把這些故事寫下來,才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,才能睡著。除了寫作,別無出口。
忘記了聊什麼,我們忽然聊到地方媽媽,立青說,臺灣的媽媽要不就直接曬孩子,要不就真的就是媽媽的樣子,就算是貼在社交網站的合照,也是素面朝天,不像香港、泰國、越南的媽媽,就算曬孩子也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。
我不認同,我說我認識很多臺灣的地方媽媽,她們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曬孩子,並不全是他所說的那個模樣。
立青說可能因為他出身基層,所以會比較看得到那個階層的媽媽。《做工的人》就是寫了他眼中的基層,寫了他每天接觸的工人,忠實地呈現了勞工生活,反映出階級差異,讓社會大眾看見勞工的處境繼而引發思考。
後來他又寫了《如此人生》,裡面有不少篇幅記載了酒促小姐和八大的生活,幫一直被污名化的小姐們,展示了沒有被塗脂抹粉的一面。
立青寫社會階級,寫勞工困境,寫體制暴力,但更主要的,是寫人性的卑劣與高貴,寫被剝削、受歧視的一方。有很多被誇大渲染的行業,在立青的筆下,都變得特別有人味。很多被大眾忽略的勞動角落,因為立青的書寫,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理解。
#做工的人 #如此人生 #林立青
夏雪
博客來:
https://reurl.cc/V6g9EN 《做工的人》
https://reurl.cc/9Eql5v 《如此人生》